
赏花灯

扎灯笼

各式各样的灯笼

在灯笼上绘画

在灯笼上也可以写一些祝福语

各种各样做好的灯笼

挂在灯棚上的灯笼

小孩子们在灯棚下玩耍

放烟花

煮汤圆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汤圆

鳌头矶

赏灯游玩

院子里的树上也会挂一些灯笼

挂满灯笼的小院

各式各样的花灯

宛园的灯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又称上元节,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夜,历史上这一节日有观花灯的习俗,故又称为“灯节”。这天除了去灯市买花灯,看花灯,还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始于汉代,后便历代相传,到了隋朝时,京城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成为“灯节”。
临清人过灯节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残灯”,十七“落灯”,整个灯节才算落幕。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一灯市就慢慢地热闹起来,那时的灯市从鳌头矶开始,到老百货二零整条大街之上花灯众多,热闹非凡。灯市之上的各式花灯争奇斗艳,各种灯谜洋洋大观,全城上下灯火通明,整个夜空焰火满天,城乡百姓云集在鳌头矶周围,赏灯游玩,不亦乐乎。
临清城内商家众多,讲究一些的大户人家在正月十五时要花些心思,费些工夫,雇人或自己赶制花灯,请画师画灯,自己扎灯,一是样式有新意;二是做工精致;三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要体现自己商号的寓意;五是要显露出与众不同。看谁家正月十五的彩灯,就能看到这家主人对生活热爱的程度,和对事业追求极致的程度,吃元宵是满足胃口的要求,赏花灯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
赏完花灯,也饿了,到了品尝元宵的时候了,十五的元宵节,吃元宵是主要的项目了,临清元宵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元宵的馅儿有玫瑰的、瓜子仁的、葡萄干的、黑芝麻的,伍仁的,将做好的馅切成方块,放在铁制的笊篱上,浇上水,然后放到笸箩里,笸箩早已放好了磨好的大米面,卖元宵的师傅双手擎着大箩筐的一端用力晃动,元宵馅在笸箩里不断滚动翻腾,渐渐滚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元宵摊儿边上的铁炉子上架着铁锅,热气从铁锅中腾起,可以为上街赏花灯的人们现煮现卖热腾腾的元宵吃,路边商铺花灯的灯光,映照着元宵摊上吃元宵百姓脸上的笑容,便成了节日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