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通河临清段是大运河会通河最北端的河段,在临清闸入卫河,北迤天津入海。自东南向西北,经聊城在魏湾镇入临清境先后流经魏湾镇、戴湾镇、大辛庄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青年街道办事处、先锋街道办事处。入境河段,全长36.02公里。
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东起鳌头矶,西至临清闸入卫处,全长1.2公里,是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凿,自须城安山至临清御河(卫河)是原“会通河”原生态运河仅存。此河段建有隘船闸、会通闸、临清闸,三闸管控运河蓄泄、启闭船闸升降,确保漕船畅流无滞。此河段明清间又建有鳌背桥、永济桥、月径桥,沟通两岸商贸互市、人员往来,为城市兴旺发展及保障漕运的繁荣发挥了历史性流通枢纽作用。2014年6月22日,此河段随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会通河临清段-小运河,东起邱屯“引黄济津闸”,西至小运河入卫河处,全长6.8公里。此河段是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侍郎金纯疏浚元代会通河过程中、因岸狭水浅,不堪重载而开挖的新河,从鳌头矶至入卫河处1.8公里,永乐十五年(1417年)河成,建南板闸和临清砖闸管控运河蓄泄,漕运畅通又称“闸河”。是明清两代运河之上漕船转漕的管控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