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让临清这座运河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魅力。

当夜幕降临,山东临清东宛园景区灯火璀璨。非洲鼓的狂野节奏与朝鲜长鼓舞的优雅韵律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回荡。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什香面,观赏着国家级非遗“打铁花”表演,在千年运河畔感受着古今中外的文化交融。

2025年,临清文旅以“戏剧+美食”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成功实现了从区域性节庆到国家IP的跨越。这座运河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向全国游客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图片

千年运河的文化新表达

临清,这座位于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的古城,拥有18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中国京剧艺术之乡”和“运河美食之都”,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是临清文旅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5年,临清创新性地提出了“戏剧为魂、美食为媒、运河为脉”的发展思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机结合。

4月30日,“中华美食荟”2025大运河(临清)戏剧美食现场交流活动在临清市东宛园景区正式启动。这一活动也被列入山东省《2025年提振消费工作要点》,成为了山东“戏剧+美食”文旅IP深化落地的重要实践。图片

暑期期间,东宛园景区举办的“夏夜宛风水上幻城”2025国际消夏狂欢夜游季活动,则通过“国际范+中国风”的深度融合,为游客构建出全天候、多感官的文旅体验场景。图片

“我们通过国际演艺、实景演出、NPC互动等形式,使国际文化‘活’在当下,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东宛园景区宣传策划部经理陈美霖说。

与此同时,临清还注重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在东宛园非遗绝技展演区,一场场川剧变脸、吞宝剑、吐火等传统绝活引得观众屏息凝神,顶缸、抖空竹等融合力量与美感的表演节目也令人叹为观止。图片

“以戏剧彰显文化自信,以美食连接八方宾客,以运河串联古今未来。”正如临清市副市长李明艳在北京推介会上说的,临清正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千年运河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从“单点引爆”到“全域融合”

临清文旅的突破,在于成功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今年,临清以“1主会场+7大分会场”的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文旅消费场景。主会场东宛园景区打造了大运河中华美食市集,汇聚了42家特色美食摊位,其中临清本地非遗美食占比超50%。

各分会场也各具特色:国棉1960文创园以“国潮戏剧音乐节”为核心,吸引年轻客群;运河钞关景区举办“运河文玩雅集”,实现文化消费与美食体验的跨界融合。图片

更为创新的是,临清还打通了“白+黑”的沉浸式文旅体验。白天,游客可以品尝美食、观看民俗表演;夜晚,则可以参与《宛园十二锦》沉浸互动游戏,欣赏烟花秀和网红歌手演出。

从“节庆经济”到“产业升级”

临清文旅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的增长,更体现在产业链的深化和完善上。

“中华美食荟”活动期间,中国烹饪协会还牵头举办了“全国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20余家全国餐饮企业齐聚临清,实地考察君博食品、济美酱园等临清供应链企业,推动了“中央厨房+预制菜”合作意向落地。

“三年磨一剑,临清以戏剧为魂、美食为媒、运河为脉,率先实现从区域性节庆到国家IP的跨越。”临清市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清文旅系列活动已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节庆经济+产业升级”的模式,为临清文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文旅融合”到“全域振兴”

对于未来,临清有着清晰的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深耕大运河文化资源禀赋,密切关注群众实际需求,打造‘四季赶集’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临清市宣传部部长杜东平说。

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临清趁热打铁再次举办了“2025大运河(临清)地方菜文化艺术节暨非遗美食现场交流活动”。目前,该活动已被列为商务部2025“中华美食荟”中华美食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

如今,穿行在临清的古城街巷,既能听到运河钞关的历史回响,又能感受东宛园的文化氛围;既能品尝到地道的运河美食,又能欣赏到精彩的戏剧表演。从运河古城到文旅新城的蜕变,临清不仅蹚出了属于自己的升级路径,更为众多亟待焕新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