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西汉初年即设县制,作为聊城地区唯一的,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人杰地灵,低调不张扬。
千年古县话地名——临清济美酱园

临清济美酱园发酵场地(徐延林 提供)
提起临清济美酱菜,就如郫县豆瓣酱、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样,特别凸显地名与当地特色美食的固有组合,比起单单提临清这个地名,显然知名度更高,包含有浓烈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意识。而出产临清济美酱菜的“济美酱园”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并称为“江北四大酱园”。
明清时期济美酱园生产场面(靳国君 提供)

明清时期漕运兴盛,当时的临清正处于漕运咽喉要道,成为四方商客来往集散之地。为储备路途食用所需,来往客商经常会大量购买耐存放的咸菜,而部分盐商为了逃避临清关税,选择在过关前低价卸卖食盐。于是,有精明的商人瞅准了商机,开起酱菜铺来,从明朝到清朝前期,临清陆陆续续有了几十家酱菜铺子。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安徽歙县人汪永椿沿运河北上,看到临清的酱菜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便在城中御史巷对过后营街口办起了酱园,始名“远香斋”。其制作的酱菜用料精良,口味独特,因而声名鹊起,至清末民初,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之意,更名为“济美酱园”。临清济美酱园腌制的腐乳作为贡品,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到达京城,有了“进京腐乳”的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