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西汉初年即设县制,作为聊城地区唯一的,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人杰地灵,低调不张扬。    

千年古县话地名——临清县治遗址阁楼                

临清县治遗址阁楼坐落在青年路街道考棚街,北临元代会通河,东南有明代会通河,西傍卫运河,是明洪武二年(1369)至正统十四年(1449)县治所在地遗址。       此地原为堂邑县“飞地”普通乡官署,明洪武二年(1369),临清县治由金天会五年(1127)所建的县治所曹仁镇移至此筹建砖城。明景泰元年(1450)建成,县治所移至砖城内,此地废弃遂成为县治遗址。历经岁月变迁,县治遗址的其他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保存有这座县治遗址的南门阁楼。      临清县治遗址阁楼坐北朝南,原为县衙南大门,相对的北门在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时倒塌。占地约70平方米,其基座高3米,以当地产大城砖(临清贡砖的一种)砌成。高3米,长10米,宽7米,下部辟门洞,阁楼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卷棚顶,抬梁式木构梁架,筒瓦覆顶,飞檐挑角。整体结构巧妙,和谐得体,其建筑形制既具有时代特点,又独具特色。      临清县治遗址阁楼于此处存在了数百余年,它代表了明代北方建筑风格,是临清城治变迁和发展的重要纪念性建筑物,是研究明代运河城市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来源:临清民政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