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的标志性建筑–舍利宝塔,她自明万历三十九年奠基营建以来,风雨沧桑已走过405年,是山东省内唯一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塔,2001年公布为国家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

舍利宝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高61米,九级八面,围长39.2米,底座为条石砌基,设门向南,门楣所刻“舍利宝塔”四字,是由明万历进士郡人王成德所题;宝塔自二层开始每八面均设门,四明四暗,层层相错;外部各层面均嵌有砖雕“阿弥陀佛”四字,总计216套;角梁较长有雕花挑出上系铜铃,共72个,风摇钟鸣、声震四野;内壁有螺旋式转梯可迂回登至顶层;塔内供奉有佛像11尊,外部有护法佛像108尊,庄严肃穆。

大家都知道舍利宝塔本身就是瘗埋舍利的,临清州志曾记载:“舍利塔相传有舍利子七粒,置其上。”但此塔修建却并非为舍利,而是缘于风水。明神宗贪财成癖,借故宫三大殿着火为由,派出大量宦官到各地征税,明万历二十四年,临清为宦官马堂督税,横征暴敛,致使临清商贾萧条、文运萎靡,万历二十六年、二十九年两届科举无一人中出,所以临清文人缙绅在一起聚义,认为临清的地势南高北低风水不利,就把城南闸口处的观音大士像移至此处,并建造一座宝塔,这里正是汶、卫两河汇流北去的天关,“可扼塞两河水口,弘开万里天关”,事情定下来以后,众人便推举在家赋闲的工部尚书柳佐监修,历时九年方才完工。

几百年来舍利宝塔一直是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漕运盛时,也起到灯塔的作用,是运河上的航标,因此她与通州燃灯塔、镇江文峰塔、杭州六和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

作者 临, 清

《舍利宝塔》有2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