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贡砖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这是在临清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的一句赞语,意指临清贡砖在古老北京城的兴建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的独特品质,自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之日起,临清贡砖便源源不断地沿着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

后来,临清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建筑用砖主要基地,临清的砖窑厂在当地也被称为“官窑”。如今在故宫、天坛、十三陵及清西陵等,依然随处可见临清贡砖。
临清驾鼓

临清驾鼓,原名羯鼓,相传是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羯族的一种娱乐工具。由于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兴盛,临清地处运河之岸,水陆交通方便,羯鼓由此传入临清,并由临清当地人的传承发展,而形成了现在的驾鼓。

临清驾鼓是一种锣鼓打击乐合奏的形式,乐队分成大、小两种。大队一般由二十四面鼓、八面点锣和两面大筛锣组成。小队一般有8-12面鼓、2-4面点锣、一面筛锣组成。节奏丰富多变,鼓声洪亮威武,气势磅礴,故临清驾鼓会又有“威武会”之称,是临清人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欢乐的庆典风情。
临清龙灯
舞龙在临清被称为龙灯,龙灯于唐代出现在临清庙会之中。临清龙灯以其逼真龙形、艳丽色彩、磅礴气势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锣鼓一敲,龙闻乐起,乐随龙动。节奏缓慢时,如细雨润物、春风拂面;激越时,如骤雨打叶、疾风撼松。踩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临清龙灯从渺远的历史中走来,如一股激流,撞击着逐渐尘封的乡愁记忆。

舞龙者不断地做着跪、卧、伸、屈、扑、跳的动作,把一条条祥龙的跃、滚、游、盘、翻、戏的形态展现的活灵活现,千年技艺重焕光彩!
贡砖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