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临清,西汉初年即设县制,作为聊城地区唯一的,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人杰地灵,低调不张扬。
千年古县话地名——考棚黉门 考棚黉门现位于临清市旧城区民族实验中学院内,黉门一词是指古代学校的大门,考棚街原是临清的一条老街巷。前身为“工部营缮分司”,建于明永乐初年,是明代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专门督理烧造、解运临清贡砖,为修建北京故宫、明代长城、十三陵等皇家宫殿、军事工程、园林、陵寝等之用。清顺治十八年(1661)裁撤工部营缮分司,此地改为清源书院。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临清为直隶州,在此地改设考棚,设置考院,故名考棚黉门,为四县(时辖夏津、武城、邱县三县)童生应试之所。
徐延林 拍摄 清道光二十年(1840),山东省曾把临清试院设为乡试会考地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停止乡试会考,知州张承燮奉命在此设立师范学堂。现存考棚黉门面阔三间,黉门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屋顶为硬山式布瓦顶,垂脊饰以仙人走兽,长10.8米,进深5.5米,明间4.3米,东西次间各2.9米,高6米。前后檐柱、望板施以彩绘,整个建筑宽阔豁达,具有典型清式府第大门风格特点。 自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以来,此处一直是临清学府所在地,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曾设于此。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曾在此求学,而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诗人臧克家都曾在此任教学之职。1999年4月16日,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