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是千年古县、运河名城,具有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如何讲好运河故事、传播好运河文化?作为一名来自古城胡同里的党代表,刘英顺始终想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临清老胡同,将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凝结成文化符号与文化名片,向外界介绍家乡,为文旅兴市积极建言献策。
“年龄越大,这份热爱就越强烈”

“考棚街的牌坊、锅市街的竹器铺、竹竿巷的板搭门、前关街的冀家大院、碾子巷的汪家大院……老胡同里保留的这些古民居、老门楼等,不仅是群众的居住场所,更是临清运河名城的实物佐证。”刘英顺对老胡同里的物件如数家珍。2007年,刘英顺开始组织胡同游,当时仅有7人参加,后来通过各种途径分享老胡同知识,胡同游才慢慢热络起来,规模从几十人、上百人发展到几千人。每年国庆假期,临清胡同游都会如约而至。之所以能够坚持16年,离不开他的热心和耐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住在胡同里,当时家里开着布店,那时就爱听家里长辈聊胡同,工作后,这份热爱越来越强烈了”。为了讲好胡同故事,刘英顺没少下苦功夫,从1993年起,他走街串巷、敲门入户,采访收集大量鲜活的资料,花费20年心血辑成《临清胡同文化》一书。凭借庞大的知识储备,刘英顺讲起胡同典故信手拈来。
“让更多人了解胡同文化”
“临清胡同游”是刘英顺用心、用情、用力擦亮的文化品牌。16年来,胡同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刘英顺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我们临清现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还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大家认识可爱的家乡,也为家乡发展尽自己一份力。”现今,刘英顺的讲解不再仅限于胡同内,他逐步走进机关学校,举办运河文化讲座,接待外国文化考察团……让老胡同的故事、运河两岸的文化,跨越千山万水、走向五洲四海。他辑录出版四十万字的《临清胡同文化》,收录200余幅插图,详细介绍了临清胡同的历史由来和人文风俗,成为研究、宣传运河文化的重要资料。刘英顺发起的胡同游不仅变成了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在他的努力下,非遗传承得到挖掘、历史古迹得以保护,运河文化的内涵更加绚丽多彩。
“他能为咱老百姓办实事”
刘英顺不仅仅是一名运河文化的守望者、胡同文化的讲述者,身为党代表,他还时刻关注着群众的诉求。箍桶巷街下水道已有20多年没有进行大的疏浚维修,逢暴雨即涌臭水。周边群众将此事反映到刘英顺党代表工作室,他通过多方协调,最终将陈年痼疾消除,老胡同的街坊们对他交口称赞。古城内全是露天公厕,部分公厕卫生状况堪忧,经刘英顺多方沟通,使所有公厕得到升级改造。“以后有事找党代表刘英顺,他能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箍桶巷居民秦德华对刘英顺赞不绝口。身兼临清市新媒体协会党支部书记的刘英顺,关键时刻展现党员担当,2021年7月,漳卫河遭遇洪峰汛情,刘英顺迅速组织拍摄视频短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护临清平安!》,鼓舞了防汛一线人员的士气。同时组织协会内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及时将救援物资送到防汛一线。
走近刘英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胡同故事走出小巷,一则又一则饶有趣味的历史典故走进人心,一段又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话走向世界……生于斯长于斯的刘英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守护着运河文脉、传承着历史精神、诉说着文化自信,践行了一名党代表的初心使命。

来源:聊城组工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