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一画、一故事〉之:‘望江亭’成了梧桐树———徐雪涛

徐雪涛戏画(望江亭)这个故事,我得先由排演京剧《望江亭》谈起,那是一九七七年,古装戏刚刚开放不久。我所在的临清市京剧团,在导演朱小友老师的指导下,排演了张派名剧《望江亭》,由王彩虹、孙正、朱小友、高艳亭联袂主演。在这里,不得不介着重绍一下为临清京剧团做出突出贡献的朱小友先生

朱仲博(小友)先生便照朱小友(1934-2003年),字仲博,祖籍北京通县人,工文武丑。出身梨园世家,自幼随其父著名文丑朱永祥学戏,1945年参加了临清市“前进京剧团”。天生聪慧、勤学苦练的朱小友先生,文能《法门寺》、《蒋干盗书》、《起解》、《拾玉镯》,武能《三岔口》、《盗甲》、《盗双钩》等戏。

朱小友饰杨衙内


朱小友饰婆子剧照
尤擅长婆子戏。通过多年的演出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颇受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一九五九年被剧团派往上海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学习,结业后任剧团导演。《望江亭》一剧,是京剧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大师的代表剧目之一。其剧情是:寄居于“清安观”中的新寡谭记儿,才貌双全。观主的侄儿白士中,赶往潭州上任途中探望姑母,见到谭记儿,互生爱慕。观主从中做媒,使得二人盟定终身。可是,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暗奏圣上,请得圣旨、宝剑,赶往潭州取白首级。中秋之夜,谭记儿扮作渔妇,在望江亭上用酒灌醉杨衙内,

戏画(望江亭)
换取圣旨、宝剑。大堂之上,严惩怒斥杨衙内,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全体演职员工的努力下,临清市京剧团排演的《望江亭》,终于与观众见面啦!连演几十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自从有了《望江亭》这棵‘梧桐树’,便引来了无数张派的“金凤凰”。在后来的几年中,我团先后邀请了众多张派传人。李近秋、张学敏(天津)薛亚萍、程青(山东)、童娜(河南)、杨淑蕊、关静兰(北京)、还有张君秋先生的长女张学敏老师都曾来临清京剧团联合演出。她们在《望江亭》一剧中,虽然扮演着“谭记儿”同一个角色,又是同一门派,但她们塑造的人物与艺术表演,却是各有特色,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艺术享受。在这里,我还得突出地写一笔,就是当时在天津戏校任教的李近秋老师。李近秋,八岁从艺,参加大连京剧团,1951年被派到四大名旦剧团深造。1959年经费玉策先生力荐,拜师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成为入室弟子。

李近秋与张君秋先生师生照
得其真传,学戏甚多。1961年调入临清市京团,1969年随团调离。在临清八年期间,她经常上演的传统剧是《望江亭》、《诗文会》、《状元媒》、《秦香莲》、《玉堂春》等,现代戏有《白毛女》、《海港》、《芦荡火种》等剧目。

李近秋老师授课中
她那甜润清新的嗓音条件,舒展自如的表演台风,给临清以及鲁西北广大观众留下了美好印像。尤其是在《望江亭》一剧中,她扮演的谭记儿与朱小友老师扮演的杨衙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每次演出,都会得到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开心的笑声。李近秋老师在天津戏校任教期间,为京剧届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天津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赵秀君、闫巍,原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雷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赵群,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火丁。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呀!后来,每当我去天津小白楼接李近秋老师演出时,她总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了雪涛,临清的观众又想我啦?”我只是会意地点着头、笑着…

右起:徐雪涛丶李近秋、王振平丶陈维强、张延亭
‘望江亭’一剧,除了引进外团艺术家之外,此剧也成为了临清市京剧团保留剧目之一,后来陈红娟、马士力、朱保顺从山东省戏校毕业归临后,又继续上演着我们的传统剧目‘望江亭’,并久演不衰。

朱小友先生与陈红娟剧照

马士力与朱小友先生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