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历史悠久,自汉朝设县开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首批“千年古县”。

  临清的命运与京杭大运河和漕运紧紧相连。

  明代宣德年间,政府在临清设置钞关作为征收过往船只稅与商税的专门机构,据《临清县志》记载:“临清虽无高山大川,然汶卫交渠,千墙雲集。关察五方之客,闸通七省之漕,固南北之咽喉,近畿之咽喉。故前代多宿重兵于此。”

  明永乐年间,会通河建成,由于当时海陆运俱废,京杭大运河成为唯一贯通南北的交通运输线。运河漕运空前繁华,每年数万只商船来往于临清。

  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的税收高达83,800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临清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成为全国重要商品流通枢纽以及贸易中心,至清代,是华北三省的粮食贸易中心。

  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带来了临清500余年的繁华,即使在中国从河运全面转向海运后,失去交通重镇地位的临清依然是独具风情的运河文化重镇。

  这里,有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北寺、舍利塔等11处国家文物,有临清贡砖、山东快书、肘锤等百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什香面、八大碗、下凡肉、济美酱菜、进京腐乳等数十种地方美食,更有京剧之乡、书画之乡、曲艺之乡等十几块金字招牌。

  拿临清贡砖来说,临清贡砖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的上乘品质,明清时曾源源不断运往北京,当地流传有“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的赞语。2008年,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成语“独占鳌头”就来源于临清的鳌头矶,意为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为第一名,无声的诉说着城市当年的辉煌。

  说到美食,临清更是当仁不让。大运河为临清创造了名扬四方的饮食文化,作为《金瓶梅》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小说中所写宴席中的三百多种菜肴、面点和小吃,都能在临清找到踪影。因漕运发达,南北往来频繁,南方食品也常常出现于主角饭桌,如酸笋、鱼酢、糟鱼、醉蟹、鲥鱼等。

  运河的衰落带走了曾经的繁华、积聚的财富,带不走的却是美食、美景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历史和时代给予临清独一无二的馈赠,也是临清得以重放光彩的实力所在。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