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个大范畴,按文化的定义说,所有与人类相关的事物,皆与文化沾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皆是文化。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一切事务都相关文化。虽然如此,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上从狭义文化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教、科、文、卫便成为狭义文化的代表,而其中最具明显文化特征的,便是文学艺术,而艺术门类中的摄影无疑是门新兴的,但有着远大前途的样式。 说起来,摄影的最大特色,便是真实地记录现实的功能与无与伦比的时效性,这种功能与实效性为记录社会现实提供了极大便利。这本临清“守艺人”画册便是摄影忠实记录现实的一个例证。 在镜头下,我们得以直观地看到诸多耳熟能详但又无缘见到的事物:豆腐皮生产、挂面制作、面人艺术捏制、临清贡砖制作技艺、杆称制作、乃至油炸花生仁、做豆腐、缝制虎鞋等,运河名城临清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其实都是民俗,都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谓民间习俗,便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经绝大多数人约定俗成,长期风行的区域性生产生活习惯。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风俗习惯,是社会前行发展的支撑,这些风俗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诸多社会性事务中,形成了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的绚烂多姿的场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场景移步换形,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依赖。因此,记录这些风俗,便是记录人类的历史,其意义不言自明。 如前所述,摄影是记录的艺术而不是艺术的记录,这种记录的可贵之处,便是对所记录内容的忠实,惟其忠实,才能够保留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细节,从而使后来者能通过这些历史细节,复原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并为现实生活提供某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此种记录并非机械的、固化的,而是充满着拍摄者的思索,寄托着拍摄者的理想与追求。在此过程中,光影与拍摄技术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这种技艺与拍摄者的思考,加之于社会生活之上。融会贯通后而产生的那种独特呈现,这种呈现让观者产生共鸣并持续感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而有追求的摄影者心中的梦,就是记录这个伟大的进程,而这本画册,便是整体记录的点滴,将为历史文化名城临清留下宝贵的资料。 袁陶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临清守艺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作他途,请于原制作团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