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屉制作是临清竹木匠人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  笼屉是用竹篾、木、藤等原料制作而成的。其主要用途是蒸制食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个曾经普遍使用地灶、铁锅的时代,笼屉的应用非常普及。是饭店、食堂及每家每户做饭时的日常用品。如今,随着旧式地灶、大铁锅的淘汰,传统的笼屉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在临清城区的老街巷里,仍然还有数家店铺在坚守着传承了上百年的笼屉制作技艺。  品质优良的笼屉,系采用东北椴木或柳木,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工具有刀、锤子、刨子、木夹子等自制工具。

制作的主要流程是:

  一、起圈。用选好的木材,按照尺寸圈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用藤线固定。

  二、上把。在圈好的笼屉外侧,左右对称安装两个木把。木把选材一定要厚重结实,这样既耐用又导热。

  三、铺竹篾。把削好的三到五厘米的竹篾铺到笼屉底部,竹篾的铺设不但要均匀,还要平整,这也是看一个“活儿”干的好与不好的基本标准。

  四、固定。最后用藤线固定外圈,一节笼屉便制作完成。

  制作好的笼屉再配上一顶里外双层的苇席笼头,用这种透气性好、受热均匀的器具蒸制出来的食品,味道纯正,松软可口,深受临清民众的喜爱。

位于临清锅市街口的同兴成笼箩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李德堂师傅自小就跟随父辈学习制作笼屉和笸箩,如今亦有40余年。在1980年前,他家的笼箩生意非常红火,产品曾远销到德州、石家庄、沧州等地。随着铝制笼屉的产生,竹、木笼屉也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八十年代以后生意逐渐萧条。虽然如此,但他依然坚守着这门手艺,他说:“现在,经常还会有一些老年人来他家买一套木笼屉,回家给子女们蒸馒头。如果他不干了,临清人恐怕就没有能买木笼箩的去处了。”也许,这些老手艺人所坚守的不只是传统技艺的本身,而更多的是他们对社会、对民众的一种推卸不掉的责任。

摄影:王 滨 付金岩 何新华 张子水 张志哲

文字:柴鑫  孙秀峰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