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临清城建

今天不提明清时期繁华的临清,也不表民国时期的经济重镇。这里只说一点解放后的临清城市建设。1956至1958年,临清城市建设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城区改造规模山东第一,城市建设在周边省市中被树为榜样。上世纪50年代末,临清市城建,曾被誉为“三横五纵新临清”。临清中洲古城区周边新开8条道路,新扩建城市面积是原来古城区的五倍。这三横是:先锋路、红星路、青年路。这五纵是:桃园街、大众路、龙山路、新华路、永清路。

临清三横五纵8条街,城市建设大手笔。

1.先锋路——是从先锋大桥原太平渡口往东,拆民居,跨帅府街、皮巷、碎皮市胡同、护城河、衙门后街(县后街)、卫井大街、东关街、出临清砖城的东门‘威武门’至林园村,接临清至济南大路。形成临清城区第一条东西大街。

2.红星路——从天桥口往东,拆元代古运河北岸居民区、车道口、拆临清砖城南城墙、至土城宾阳门。红星路主要以南城墙跟为主线。形成临清城区第二条东西大街。

3.青年路——西起卫运河狮子街,拆居民区,跨养济院、马市口、宁海巷、前关街、后关街、至明代会通河、新建青年桥、民国体育场、窑口村、东水门。1958年以临清共青团为主力军,所以,这条路被命名为‘青年路’。形成临清城区第三条东西大街。

4.桃园街——1958年以前没有桃园街。锅市街天桥口起,往北拆民居,跨状元街、于家棚巷、张八口街、至皮巷,与先锋路交汇。桃园街、锅市街、马市街,形成了临清西部城区第一条南北大街。

5.大众路——北城墙豁起,顺临清砖城的西护城河沿,跨先锋路、红星路、拆民居、跨柴市街、江坝胡同、鳌头矶,与吉士**汇。形成临清城区第二条南北大街。

6.新华路——北起北城墙根,跨临清粮仓、户部街、先锋路、新开街、红星路、拆民居,跨关帝庙街、八腊庙胡同、柴市街、上湾街,跨会通河,窑口村,与青年路交汇。临清城区地三条南北大街。

7.永清路——北起临清砖城的北城门‘镇定门’,顺北关街,交先锋路,拆民居,跨东解元胡同,东堤街、钱家胡同,至鼓楼东街,与青年路交汇。临清城区地四条南北大街。

8.龙山路——青年路起,以土城城墙的南城根为主线,跨临关门、至南关村(南水门)。形成临清城区第五条南北大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临清城市建设却放慢了脚步,临清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搁浅了。人家都在跑,而我们却在走。悲哀、临清人的悲哀。做为一个老临清,只能对美好的过去回忆一番,以满足自己爱家乡的虚荣心。

来源:刘英顺老师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