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是山东清平人,也就是现在的聊城临清市人,1911 年8目2日出生于临清市官庄。至于大家都认为他的生日是 8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给季老祝寿也是在 8 月 6 日,那是季老的一次填表笔误所致。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父亲叫季嗣连,叔父叫季嗣成,还有一个最小的叔父因家里养不起,把他送了人。季嗣连兄弟经常忍饥挨饿,实在受不了了.就到富人家的枣树林里面捡一些掉在地上的烂枣来充饥。穷则思变,兄弟二人打听到离临清最近的大都市是济南府,于是想到外边闯世界。到了济南以后,叔父季嗣成考进了一所学校,算是有了立足之地,而父亲在济南没有找到什么工作,又返回了故乡。叔父在济南毕业之后在警察局找了一份工作,算是立住了脚跟,但是后来这个工作很快又失去了。迫不得已,叔父只得去闯关东。到了关东,叔父用自己身上仅剩的一个银元买了当时在东北发行的湖北水灾赈灾的奖券。结果这一下子中了头奖,得到了一大笔银子,据说有几千两。叔父就带着这些银子非常高兴地回到了故乡临清官庄,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交给自己的哥哥。季嗣连用这一部分银元买了上好的六十亩水浇地,这样季家一下子变成了暴发户,盖起了一个四合大院。本来季家的日子应该有所转变,但是季羡林的父亲是个仗义疏财的人,经常在农贸市场的集上请客,结果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叔父买赈灾奖券送给他的那些银两统统消耗殆尽,而且不止如此,他还拆了东厢房,又拆西厢房,这样从一个小小的暴发户,季家一下子又一落千丈成了赤贫。

这样的赤贫一直持续到季羡林的出生。季羡林出生之后一直到六岁,家庭状况没有任何好转。当年他的叔父把一些银两送给哥哥之后自己又回到济南,在济南河务局找了个差事。1915 年前后,叔父和婶母一起回临清探亲,婶母看到自己的侄子光着屁股在村子的泥塘里面游戏,玩耍,就跟叔父商量,孩子如果在村子里可能一辈子都熬不出来,不如干脆把他带到济南。季羡林作为季家的独苗,在季家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几乎所有人都把季羡林的成材作为季家的最高希望。而季羡林的父亲在叔父回到家里商量这个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这位叔父。这样,季羡林就在 1917 年的春节之后和他的父亲骑着毛驴,走了两天两夜来到济南。季嗣成的家住在现在济南的南关佛山街,季嗣成在济南已经落下了脚,而且这个人相当有天分,靠自学学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他知道对于侄子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即使到了济南照样是不能成材的。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