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西汉初年即设县制,作为聊城地区唯一的,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人杰地灵,低调不张扬。

临清城区有9条主干道的路名沿用历史很久,同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路名的溯源发现,把这些路名串联在一起,实际上是一部临清城区发展史。
龙山路:南北走向,始建于1961年,初名林荫路。1975年,因位于龙山脚下,更名为龙山路。当时道路两侧有电机厂、汽配厂、建材厂、塑料厂等单位,是一条工业集中之路。
大众路:南北走向,正式建于1956年,初名和平路。1980年,因道路南端正对大众公园北门,更名为大众路。当时道路两侧有临清影剧院、东风旅社、长途汽车站等单位。
新华路:南北走向,始建于1958年,初名跃进路。1980年,因地处城关中心,取建设新中国之义,更名为新华路。当时道路两侧有棉花加工厂、东方红戏剧院、邮电局、铸锅厂等单位。
永青路:南北走向,始建于1958年,初名东方红路。因此路地处古永清街旧址之东侧,乃沿用古名,1980年更名为永清路,后演变为永青路。当时道路两侧有酿造厂、五金交电公司、国棉厂等单位。
曙光路:南北走向,1975年沿砖城东墙基新扩建的一条路,因位于城关最东,取太阳从东方升起之义,命名为曙光路。当时道路两侧有集市木料厂、粮库、农机厂等单位。
解放路:东西走向,原为城外公路,1962年因城区发展而进行扩建,初名林园路。后因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此处建浮桥通过,为纪念此事,取解放全中国之义,更名为解放路。当时道路两侧有红卫机械厂、临清二中、造纸厂、印染厂、榨油厂等单位。
先锋路:东西走向,始建于1958年,次年先锋大桥建成,乃以桥而名,故命名为先锋路。当时道路两侧有卫河修防处、汽车站、国棉厂、法院、公安局等单位。
红星路:东西走向,始建于1960年,初名建设路。后道路两侧渐形成商业贸易中心,并有红星百货大楼这一地标性建筑,遂更名为红星路。当时沿路还有烟厂、邮电大楼等单位。
青年路:东西走向,始建于1958年,因当时由临清团委组织青年干部建设此路,故命名青年路。当时道路两侧有城关镇公社、大众公园、师范学校、体育场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