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临清驾鼓)

锣鼓艺术(临清驾鼓)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扩展类项目。

临清驾鼓原名助阵鼓,又名羯鼓,起源于东汉末期。流传到五代十国时期,沙陀国国王李克用又有新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后,将助阵鼓演变成宫中文化。

临清驾鼓是一种锣鼓打击乐合奏的形式,乐队分成大、小两种,大队一般由二十四面鼓、八面点锣和两面大筛锣组成,小队一般有8—12面鼓、2—4面点锣、一面筛锣组成;演奏分成行街和圆场两种,一般点鼓起点,最后有卧龙鼓收尾,节奏丰富多变,鼓声洪亮威武,气势磅礴,故临清驾鼓会又有“威武会”之称,是临清人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一种欢乐的庆典风情。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