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挑水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死胡同,它西通后关街,长约30余米,但是,在历史上的挑水胡同原是一个活胡同,当年它东至闸河,西连后关街。1958年搞城市建设的时候,在新建和平路,也就是现在的大众路,挑水胡同被被拆拆除,成为现在这样的死胡同。由于,挑水胡同里的人家多以挑水为业,所以,大家就习惯地称此胡同为挑水胡同。解放后,挑水胡同划归前关街居委会管辖,文革期间辖属于“胜利街居委会”。

民国时期,每挑水(两筲桶)一个大子,60年代,2分一挑,分住址远近,一般买卖双方很默契,多少不争。每车6~8桶不等(每桶35市斤左右)。民国时期,木轮车改进为胶皮车轮的独轮车,每车后挎载2只水桶,到买水人家,将水放入水桶,分挑来卖。城区商贾多买水吃,他们是挑水夫的主顾,有以年月结算的,有一次一结算的。市民用水大部分自己挑或抬,也有买的,比如,家境富裕一点的、家里没有壮劳力或人手的。民国时一个大洋50~70挑不等,后用纸币,一千元(相当于新币1角)7~10挑不等。1955年7月,临清市第一自来水厂成立。政府派员为公方,私方投资的有公茂车行等,隶属市城市建设局领导。当年又在冠戴巷,也就是现在的青年路西首建水塔1座,沉淀池2座,配有提水机泵,日生产能力200吨,铺设铸铁管道2300米,在主要街道、胡同里安装供水点20余处。有:大宁巷董家大院子门口、大寺街路北琵琶巷口、耳朵眼胡同西首路北、竹竿巷西首路北、火神庙西首路北、考棚街三完小门口路北、天桥街中段路北、张八口街中段路南等。50年代,临清自来水一分钱两挑水(4桶),60年代,水价每挑8厘,70年代水价为1分钱一挑,80年代水价为2分钱一挑。当年有专门为自来水厂代卖水票的,代销点多是茶馆或杂货铺等。

冠戴巷老水塔,建于1955年5月大寺街路北琵琶巷口老年间,也有商家大户在自己院中打井的,比如,锅市街中段路西的许家大院,他家院中穿厅南侧就有一口水井,民国初年被填死了。据说他家的这口水井不一般,井水上涌好似泉水,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到泉水向上翻涌的水花响声。这口井水泡出的茶,比河水都好。许家是6南方茶叶商人,买卖兴隆也得益于这口水井。

当年,临清古城里有不少开茶馆的,多数茶馆自己备有水车挑水伙计。临清的茶馆,不仅卖茶水,而且还卖白开水。周围商铺居民多会到茶馆买开水。茶馆一般与挑水户有联系,如果谁家需要水,只要跟茶馆打声招呼,不一会挑水夫就会把水给挑去。过去,临清还有提着保暖水壶和水碗,沿街叫卖“白开水”的。卖白开水的,游卖于商业繁华的街巷,或者桥上(集市)、码头。进不起茶馆的人们或者有急事的贩夫走卒多会站街来上一碗白开水,既解渴,又便宜,还方便。临清还有一句俏皮话叫做“大碗白开水——抹嘴走人”

来源:临清胡同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