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
2024年的十一假期,临清不出所料又火了一把。
随着假期的结束,“天下运河 非凡临清”2024大运河戏剧美食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各大会场的活动也圆满落幕。事实上,从去年4月起,临清从“首届戏剧美食文化节”出发,以“文化+美食”“景区+美食”为主轴线,接连推出“非遗美食文化季”“冬游临清贺年会”等数项大型系列活动,运河钞关、临清舍利宝塔、鳌头矶、东宛园、国棉1960文创园等多个景点联动,全城各大美食城、餐饮商家联动,为数百万游客奉献了一场场独具临清特色的文化、美食和旅游多重体验。
运河钞关


舍利宝塔


东宛园





国棉1960文创园



和过去的几次节庆一样,今年十一假期,各大主流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再次出现了成千上万条关于临清文旅的报道和推送,曝光量过亿人次。特别是数十位网络达人的集中采风报道,更是让“临清热”热上加热。10月7日,临清文旅再次登陆央视一套、十三套和山东卫视等,被中央、省市级媒体重点报道。这座烟火小城,继续上演着文旅融合的“临清现象”。



一边是延宕了千百年的运河文化,一边是沉淀了近两年的系统营销。这个十一假期,来临旅游的游客再次出现“井喷”。据了解,截至10月7日,临清重点景点监测游客41万人次。东宛园景区各种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游人如织、处处火爆,客流量屡创新高,日均入园游客数量达4万人次;运河钞关景区凭借独特的文化禀赋成为假日旅游市场“新宠”,最高日接待游客过万人。当然,在城区体验美食游客更是无以计数。

假期集中扎堆的游客对于临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临清文旅局、临清交警、临清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有这样几组数据:假期期间,临清城区外地牌照车辆超过总车辆的50%;临清全域酒店满房率几近100%,一床难求;多数餐饮场所满座率几近100%,翻台率300%以上;特色早餐店排队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来自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河北、河南、西安、威海等市外、省外游客占比超过60%……
这对临清文旅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当然,临清的“应考”也越来越熟练: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每个点位都有一个县级领导带队驻点,宣传、文旅、公安、交警、商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消防、应急、卫健、新华路街道、文商旅公司等多个单位、部门协同作战,全天候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游玩体验。社工部、团市委等部门还组建了多个志愿服务站,临清城里,志愿者们随处可见。
综合执法局



志愿者服务




新华路街道


卫健局


市场监管局


交 警


公 安




文化和美景搭台,美食和活动唱戏。“万众来临”的背后,离不开周密的策划和系统的营销。“为集中让游客体验到活动期间的戏剧展演、非遗项目、演艺演出和特色美食,我们在重点景区设置了多个会场,也联动有关部门在全城推出多项美食体验。”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维华介绍说,节庆期间,东宛园景区推出了数十个沉浸式主题演艺和大型灯光秀、大型烟花秀,国棉1960·文化创意园等分会场连续7天的特色演艺、主题音乐会,露天电影、大型篝火晚会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孙维华说,在‘宠客’这条路上,临清文旅一直不遗余力。当然,“宠客”的不仅仅是官方,更多的是“让食、让景、让路”于客的临清市民。
假期伊始,一份充满了温暖和烟火气的倡议书传遍了临清,这份由临清市委宣传部、临清市文明办发出的倡议书这样写道:这几天在我们临清的大街小巷,京、津、冀、鲁、豫等各地车辆瞬间多了起来,尤其是餐馆前、景区外,数万人次来临品美食、赏美景,感谢大家自“十一”假期开始以来的默默支持、全力配合。为了让咱的招牌美食更好地向外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品尝体验,我们倡议“让食于客”像什香面、八大碗、砂锅、烧麦、羊汤、豆沫等特色美食,有些游客这几天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吃上这—口,我们坚决不能让外地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不是咱临清人的待客之道。这几天大家在家精炼一下厨艺,咱不只会“吃”还会“做”,把堂食的机会留给八方来客。我们深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参与,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让千年古城焕发时代新颜!感谢,每一位城市的守护者!致敬,每一位可爱的临清人!

倡议书发出后,商户、市民迅速响应,越来越多的市民更是形成了自发和集中的行动。“很多市民出行从驾车改为电动车、自行车,将道路和停车场让给外地游客,并在家就餐,将大街小巷的餐桌让给来临游客。”孙维华说,在临清,好客、让客的凝聚力变成了一个个暖心的画面,形成了新的“临清现象”。
这些画面,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随处可见。
@运河畔军姐发视频说:“排队等琉璃丸子的游客很多,作为本地人先礼让外地的游客们。”@佟芯发帖说:“我大临清好起来了,路上都是外地车牌,九点半了还有很多人吃饭,去舍利塔的游客都是外地说普通话的。”@啊咿呀发视频说:“临清被埋没了很久,终于被发现了,莫名地感动和自豪。”@。拍早餐摊的视频说:“外地朋友先吃,你们走了我再吃!”@初夏的天空拍着外地车牌说:“繁华压两京,这里是临清,假期就不出门影响外地游客了。”

成百上千的临清商家和市民发视频、发评论说,虽然出门就堵车、吃不上常吃的馆子和早餐,甚至进不去家门口的景点,但却都在表达着同样一种心情:感激、自豪、感动,一定要让食让路于客!
继续搜索各大社交媒体的关于临清旅游的视频和评论,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五湖四海的游客也表达着同样的满足和欣慰——市民和游客,真正实现了双向的奔赴。临清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张宁说,临清文旅的品牌宣传基于厚重历史、源于日积月累。“网信办联动正能量网红不断采风宣推,新闻科、融媒体联动制作和报道,多次登陆央视和省台等各大媒体”。
的确,没有突然的爆红,更没有偶然的“泼天流量”。临清火爆的背后,是多年耕耘沉淀的结果;是政府和市民协同一体的结果;是华红兵和一众网红达人矩阵推介的结果;是一次次重大营销活动推动的结果;是专业团队有高度、接地气创意策划和落地运营的结果;更是全城、全域、全民自觉自发、凝聚一心的结果。

临清热,是“万众来临”人头攒动的热潮,更是临清这座城市全城奔赴的热浪。
临清,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