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烧麦,它是当地的传统名吃,因形如石榴、洁白晶莹的外观和馅多皮薄、清香可口的美味而备受广大食客喜爱。临清烧麦还入选了“到山东最想品尝的100种美食”,与窦家蒸包、徐家煎包、武德魁肉饼并称为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
关于烧麦,我们一定要从它的名字说起。一般小吃的名字里总是包含着许多食物的信息,比如食品的做法、材料等,所以我们平日里去餐厅点菜也多是根据菜谱上的名字来决定的,可恰恰烧麦就不尽如此。

据说烧麦起源于明末清初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茶馆,作为一种“捎带着买”的中式下午茶小点心,而被形象的称为“捎卖”。到了清代,晋商把烧麦传到了北京、天津等地,后来慢慢的流传到全国各地,渐渐成为了备受人们喜爱的小吃。乾隆皇帝的诗里还提到过烧麦:“捎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看来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的餐桌上,都出现过烧麦的身影。烧麦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在南方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方则将它称为烧麦、捎麦、捎美等。

临清烧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的小吃。其制作过程十分考究,在整个调馅料、做面皮、包裹和蒸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做馅料时,肉末加水要朝一个方向搅拌成糊;做面皮时,面粉要边加沸水边搅拌。然后将馅料包入面皮,边缘向上收拢,做成石榴嘴状,放入笼屉旺火蒸15分钟即可上桌食用。

制作烧麦讲究熟能生巧,拿皮,放馅,面皮把肉馅兜在一起,搁在笼屉上轻巧一捏,整个过程要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这样的技艺没有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是做不到的,为保护这一美食瑰宝,临清烧卖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清烧麦的口感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在民间既是快捷美味的小吃,也是节庆宴席上的佳肴。

美食,是饱含人文信息的生活智慧宝库,品尝美食可以体验一方水土的独特之处。所以通过一道美食,我们可以了解一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让我们的旅行充满情趣。临清烧麦,就像绽放在笼屉中的美食艺术,点缀着每一位食客的舌尖生活!
临清烧麦 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