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名吃”

擦亮临清这张运河名片

文/张立科
古人曰:“民以食为天。”说的是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吃饱饭才能有一切,饮食是老百姓的天。进一步讲的话,恐怕不局限于吃饱饭,而是要吃出好滋味、吃出人生况味、吃出幸福感觉、吃出丰富多彩、吃出花样翻新、吃出文化。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未免狭隘,但“生命诚可贵”也是事实,生命存续是前提,生命存续的根本不就是吃饱穿暖吗?倘若人的生命都没有了,还说什么奋斗、进取、立德、立言。尽管信仰、理想、精神世界万分重要,也是建立在“吃饱饭,身体康健。”的基础之上。一言以蔽之,吃乃人之本能、吃乃人之必须、吃乃人命关天、吃乃万事之根本。不管圣贤雅士还是平头百姓,如果说那个人不在乎吃,那一定是胡说八道。条件允许的话一定吃好点,尽可能享受佳肴美味,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当然,在吃的饱能满足健康的前提下,有些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不讲究、不追求、不刻意,这是正常的。但总归得吃得饱,不至损害生命才好。临清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天津”的美誉,也是“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之中的“临”,还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的故事背景地。临清确实底蕴丰厚、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美景层叠。在县一级的建制里是首屈一指的“名城”。而名城的蕴含里纵然有“闸口”“钞关”“鳌头矶”“龙山”“舍利宝塔”“清真寺”“五样松”的名胜元素,也有左良玉、吴秋辉、金灼南、张自忠、季羡林一系列名人的影响效应,但更重要的应该还是“临清人的精明”“临清风土人情的运河典型性”“临清名吃”的声名远播吧!

不管老一辈人,还是中一辈人,就是年轻一辈人,提起临清的名吃、小吃、风味吃,没有人不啧啧称奇,自鸣得意。因为,这实在是临清最亮的名片。陈铎在《话说运河》中娓娓道来:“到临清,不喝汤,真冤枉。”一语中的,临清的宴席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大席吃罢,到了吃饭即主食这个环节,会接二连三一咕噜上6到10个汤,像鸡蛋汤、肉丝汤、紫菜汤、丸子汤、酸辣汤、海米汤、银耳汤、豆腐汤、木耳汤等等,麻、辣、咸、酸、烫,风味儿独特,气象万千,配上花卷儿、馒头等一起享用,其乐无穷,回味亦无穷矣。

“一日之计在于晨。”当一个人从八小时的睡梦中醒来,能吃上一顿丰盛无比、味道鲜美的早餐,会感到特别的精神,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幸福指数。临清的风味早餐品种繁多、特色鲜明、味道独特、极具诱惑力,堪称一道靓丽无比的风景线。在临清工作的外地干部纳闷,说“临清人早上没有在家做饭的。”可能有些夸张,但的确许多许多人出去吃早餐是不可辩驳的,所以临清的早餐摊位多、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这是不争的事实。露一点糊味稍一停顿碗面上就有一层豆汁儿皮的原味豆浆,喝上一碗,味道鲜美、醇厚、浓郁,先苦后甜,特别过瘾,特别有回味,配上酥香筋道的油条,即是绝配,更是绝味,绝对临清早餐第一享受。

由粉条、炸豆腐丁、鲜菜叶、小米面、胡椒粉特别混合熬制的临清豆沫口感独特、配料丰富、味道诱人,也是临清美味的精品、上品、极品。临清豆腐脑,脑嫩卤精、高汤勾兑、些许麻汁、一颗韭菜花,喝起来醇柔细腻、脑汤滋润,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喝一碗余香缭绕、意犹未尽,喝两碗心满意足、喜笑颜开。炸糖盖、炸荷包虽非临清独有,但临清糖盖样貌滋味皆自成一体,与油条比肩而立、遥相呼应,满足不同市民的需要,丰富大家的口感。而临清荷包,皮儿薄面酥,蛋嫩流黄,营养价值极高,吃起来外酥脆里绵柔,风味非凡。还有特制的撅腚豆腐(即托板豆腐)更是制作简单、吃法别致,一块托板,一长条豆腐用小刀剁开,两只手托着托板,收腹低头,从左向右,撅着腚,伸着嘴,哧溜一声,一小块豆腐吸入口中,那个滋润劲儿,真是神仙都没得比,关键是那豆腐的味道,既不同于大豆腐,也不同于嫩汁豆腐,更不同于豆腐脑,它就是它自己,鲜嫩清香、回味悠长,只有临清才有,只有临清的这种撅腚豆腐才出这个味。

“八大碗”是临清宴席菜的一道风景。据说是从回民丧事席的九大碗演变而来。有蒸烧肉、蒸松花、蒸酥肉、蒸杂拌、蒸豆腐、蒸鸡、汆丸子、蒸排骨等组成。蒸出来肉烂、味醇、汤鲜,特别富有吸引力,这是酒席宴中的大件。后来汉民也在回民八大碗基础上创制了汉民八大碗。真正的八大碗做出来风味儿独特、讲究颇多、绝对给人美的享受,充满幻想,使人产生“极想再次品尝”的强烈愿望。

临清砂锅有两大特点,一是和蒸碗的品种类似,做法不一样,所以味道不一样;二是和外地的砂锅乍看差不多,但真谛不一样,特色是肉烂还筋道,高汤配料讲究,即使杂拌也不乱和烂,吃起来有食欲,越吃越愿意吃,不愧美食一道。临清什香面,可以说在全国也绝无仅有。筋道的好面用温水一捞,配上16——20种小菜,拌上麻汁,就是天然美味,那不是在享受面条,而是在享受什香小菜大荟萃,可以说“众菜开大会,美食更开胃。”而且,几种卤子助阵立威, 凝结天地精华。还有阳春面,由弹性十足的面条搭配新鲜营养的食材以及变化多端的高汤兑制而成,三餐俱佳,饭食时,喝上一大碗热腾腾的阳春面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人间美味。

火烧加肉,与其它地方大相径庭,转熬了几遍的高汤,熬出骨髓的精华,不腻但软烂的恰到好处的大块儿牛羊肉,  热气腾腾的捞出锅,夹在酥脆筋道的火烧里,上炉再烤上一小会,拿出来一吃一嘴油,香味儿直逼内脏,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绝对比皇家更享受。多少年来,不管是大中小干部,还是平头百姓,馋了,食欲挡不住了,买上一个火烧夹肉,美美的吃上一口,那份滋润,那种浸入骨髓的舒服畅快溢于言表,真是如仙如神、如痴如醉,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对于这种临清人的正常生活,外地人是无法想象的。烧麦是回民的一道美食。馅儿抱团儿,但不是一兜肉丸儿,这才是正宗,配料独特,肉不能用山羊,必须小绵羊儿,才出那个味儿,面皮是特制的,薄而劲道,合缝处痕迹明显,像手帕兜东西扎口,样子特殊,肉又鲜又嫩,没有膻腥味儿,一点不油腻,吃到嘴里流油的状貌,特别享受,特别有口感。

鸡蛋一层精肉三层面三层的临清肉饼油而不腻、味道醇正、做工精到、口感极好;香酥火烧内芯层叠、皮儿酥面劲、有滋有味儿、让人垂涎。三角火烧、临清羊汤、夜羊肚儿、三鲜锅贴、水爆肚、溜肝尖、醋溜焖子、蒸巧阁,名菜荟萃,多姿多彩,每道菜都有讲究,每道菜都有传承故事,每道菜都有代表人物和经典门店,留有历史痕迹,给人美的享受,成为临清人生活的好伴侣和人生记忆。还有很多,还有很多。有心人总结了一下,光有名望有传承现在依然兴隆于大街小巷的传统名吃就有51种,深入挖掘的话,临清名吃怎么也下不来一百种。

临清名吃荟萃,临清名吃林立,它不仅养育了临清人民,也娇惯了临清人民的胃口。往外地工作的临清人一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临清小吃店和临清风味菜,但很少找到。临清人大多不外出,临清虽是小商业发达小商人意识浓郁的古城,但有点故步自封,做的餐饮卖买很少出临清。有人纵然眼界宽阔,在大一点的城市开个大饭店,想找个临清厨师也难上加难,而且与工资多少关系不大。因为,大多数临清人习惯了临清的风俗和生活,他们不愿离开这片水土。这是一种恋土情结吗?这是临清人精明特质的一种因素吗?一般人说不清楚,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临清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致力于研究、整合、完善、推广临清“文化名城”中的饮食元素,致力于打造运河饮食文化的靓丽名片,开始向聊城延伸,向济南扩展,这是一篇大文章,这是一篇好文章,这是荫及千秋万代的大事。临清饮食的实惠不能只惠及临清,要惠及周边,惠及全省全国,这个双向的利好是临清因大运河而兴的文化古城的神圣赐予。充分发挥临清人的精明、勤劳、智慧,把临清名吃这张运河名片擦亮,贴在众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带去美味的享受,收获经济的腾飞,更收获临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彰显和光大,使命光荣,临清人要砥砺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行动起来,临清的有识之士,临清的人民,我们把“临清名吃”这座金山垒的高高的,把“临清名吃”这张名片擦的亮亮的,打的响响的,进而毅然决然地树起来,让它成为运河餐饮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照亮我们的开拓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本平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主办:山东省临清市作家协会

法律顾问:姬会晓律师

作者简介

张立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清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诗集《巴舍抒情诗》,小说集《河漫滩人物》,报告文学集《大运河作证》,曾任《微型文学》《聊城教育》主编。来源:作家地带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