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重要的漕运码头,临清古城曾是华北地区的商业重镇。但鲜为人知的是,临清城最早的城市奠基地不在山东而在河北省。这是为什么?这背后又有怎样一段有趣的历史?近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临西县的仓上村一探究竟。仓上村:因古代有储存粮食的大仓库而得名

今天的临西县仓上村
仓上村位于临西县城南不远处,顾名思义,这里在古代有储存粮食的大仓库,村子因而得名。公元201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村南发掘了一座唐代粮仓遗址,这座粮仓占地面积超过了5.2万平方米,以柏木立柱支顶,以夯土为仓壁,这样设计的粮仓可以起到防潮防鼠的作用。根据文物工作者的估计,这座建于唐代的粮仓可以储存150万石的粮食。唐朝的一石约合今天的53公斤,那如果把仓上村的粮仓装满即可容纳7.95万吨粮食,以一个成年人一年150公斤口粮为算,那这些粮食可供50万名壮丁一年之用,可以想见,当年临清漕运之发达,也足证临清城在唐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古代的临清城遗址在村东一片被俗称为“卧牛洼”的地域。记者见识过不少古城的遗址,但还是被仓上村的临清古城遗址所震撼。临西县文化馆馆长张霞介绍说:“唐朝临清城南北长八华里,东西宽三华里,在这范围内叠压了从北魏一直到宋朝时期的文化层。”村东的一片开阔区内,古代的残砖碎瓦俯拾即是。多年来致力于临西本地文化发掘工作的万文礼指着不远处的一口古井说:“根据形制判断,这口井应该是唐朝的,很早已经废弃不用。”在一处土坡前,暴露在地面的板瓦和青砖引发了记者的注意,万文礼说,这是北朝时期的瓦和宋朝的城砖。除了这些地面上随处可见的古物外,一些地下挖掘也往往会带来惊喜。在不久前,大家就在此挖掘出了一件完整的唐代瓷瓶。后来这件文物被保存到了临西县的文化馆内。在古城一边是已经干涸的河道,张霞馆长说,当时修建大运河为了节省成本而借用了天然河道,距此不远处就是1000多年前的运河遗址。千年易过,岁月默默无语,面对这样一座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古城遗址,记者不胜感慨。古籍记录的临清城的辉煌往事也逐渐清晰。公元330年 “临清”地名见于建制的最早记录

今天的临西古城遗址
公元前三世纪,汉高祖登基后在各地命名了不少新的郡县,今天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设置了清渊县。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到279年),朝廷改清渊为清泉县,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又改清泉为临清,这也是“临清”地名见于建制的最早记录。《水经注》中记录:“置临清县于水东,自赵石始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朝廷在卫河以东重置了清泉县,另外在河西设置了临清县,县治就在今天的仓上村村东位置。古临清城在唐宋时期迎来了辉煌期。因为大运河的开通让交通便利、盛产粮食的临清成了南北物资转运的重镇。根据考古发掘,在当年临近永济渠的地方有规模宏大的官仓和河运码头。官仓东边被俗称为“堂台子”的地方是古代的县城衙署所在地。县衙北边建有奶奶庙、钟鼓楼和文庙。今天的仓上村内还有不少像公衙后街、官仓路、衙前街、文庙路这种和古代遗址地相关的街道名。新中国建立后的考古调查中,在仓上村出土了大量的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砖瓦、陶瓷。现在仓上村还残留有一段北城墙和北城门的旧址,土墙残高半米,夯土层次非常明显。古代城市因河而兴也因河流走向了衰落。在临清古城兴盛的历史背景下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黄河改道和临清城的迁址公元1048年5月,黄河自澶州一带决口后河道北徙,汹涌的河水流经今天的河北东南部和山东西北部一带注入渤海。这次黄河改道让下游的洪涝灾害频发,古临清城也未能幸免。《宋史·河渠志》记录,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1年),黄河自大名府决口,河水经馆陶、永济、清阳县向北流去,临清城被淹,因为损失巨大,临清一度被撤销建制并入了宗城县。宋金时期,黄河多次决口,呼啸而过的河水冲垮了新建的堤坝,给下游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面对洪水除了撤并县外就只好把县治迁到地势更高的位置来应对。公元1127年,为了防止水患,位于今天仓上村的临清城被迁到了河东岸的曹仁镇(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清市旧县村),仓上村的临清古城历史也暂时告一段落。临西划归河北省管辖和仓上村的文化挖掘

今天仓上村的古槐
在历史上,临西地域长期属于临清管辖。到了20世纪60年代,为了根治海河水患,河北和山东之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区划调整。两省以原来的卫运河为界,以西属于河北省,以东属于山东省。就这样,属于临清的河西五区划归到了河北省。1965年,以这五个区为基础成立了临西县,而原本属于山东省的仓上村也划到了河北省。因为文化相近的原因,在今天的临西县和临清市还有不少相同的村镇名。举例来说,两地都有仓上村,而且都是因为古代粮仓而得名。两地又都有教场村,都是因为古代驻军而来。当地将临西的教场村称之为“西教场”,而临清的教场村被称为“东教场”。仓上村也在近年进行了关于临清古城的文化挖掘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位于村东的临清古城在2013年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划定了保护区域。村子也在近年建立了村史馆并修撰出版了村志作为资料留存。便利的交通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给仓上村留下了诸多的传说故事,临西县也在近年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整理汇总,出版了相关的著作。另外,包括净域寺在内的古建筑群也得到了恢复重建。仓上村出土的珍贵文物也成了临西县文化馆和临西县历史文化展览馆的馆藏品。古槐、古寺、古城还有相关的文化著作:这独具特色的临清古城文化在今天的临西县、仓上村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郭会哲
供图/临西县文化馆
临西县学者万文礼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