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瓷器精品,具有明确纪年、具体的供养人、供养地点,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瓷器断代以及晚明民间宗教信仰,有重要意义。因此,下面介绍这件崇祯元年(1628年),苏文岳、林应首于山东临清州观音阁所供奉青花祝寿图狮耳大炉,极具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读。
Lot 4066
明崇祯元年(1628年)青花群仙祝寿图狮耳大炉
长度:34.5 cm
题识:「山东东昌府临州城南寨张居住,奉神信士苏文岳、林应首,喜奉香炉一付,在于观音堂,永远供奉,福有所归」、「崇祯元年(1628年)季春月吉日造,祈福信士苏文岳、林应首,奉神保安,清吉者也」
来源:山东私人旧藏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仙人庆寿题材是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其中又因庆贺对象不同可分为八仙庆寿和西王母瑶池会群仙两类。一般情况下,以南极仙翁为庆贺对象,则为祝男寿。而以西王母为庆贺对象,则多为祝女寿。而本品却恰如其分的将其融合到一起,这在同期作品中十分少见。
据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记载,西王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出道日,于是每年此时,三界十方的神仙都会前往瑶池为西王母祝寿,宴会以蟠桃为主,称为「蟠桃会」。而本品供养题记中「崇祯元年季春吉日」中的「季春」即为农历三月。供养人选择在此月定烧此炉供奉,或与此有着一定的联系。
供养人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早在唐宋时期即已流行,元明清时期则更为盛行。检索史籍可知,本品所记「山东东昌府临州」当为今山东聊城临清市所在地。临清明初为县,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辖。因此,题记所云「临州」当为明代“临清州”的省写。供养人为临清州城南寨信士苏文岳和林应首二人,二人生平暂不可考。而题记中所言「观音堂」极有可能为明代临清州观音阁。
据明嘉靖日本使臣策彦周良《入明记》中关于游览临清州鳌头矶上观音阁时写道:「上岸,过一伽蓝,门揭『观音阁』三个大字。入门则有二重阁,阁中按(安)观音大力士像。又旁有小亭,亭里有石井,横揭『通济寒泉』四个大字。临清州观音阁能引起日本使臣的关注,并将其记录于书中,也从侧面反映出晚明时观音阁香火的旺盛。另外,据清代《临清县志》载「观音堂,在州城内鳌头矶上,与大宁寺山门遥相对应,明永乐中平江伯陈瑄所建。内供奉莲花宝座观音像,寺左为财神庙胡同,右为御史巷」。由此可知,明清时期,观音阁和观音堂即为同一个地方。
更为重要的是,其供养题记中明确的「崇祯元年」纪年,即1628年。作为崇祯早期青花作品,其纹饰之画法仍然带有嘉万时期的装饰遗风,笔墨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同时隐约可见平行括号状的浮云及皴染画法的山石,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带有明确崇祯纪年款的青花瓷炉存世甚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崇祯十二年(1639年)制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其在画面一隅采用开光留白竖写供养题记的习惯虽与本品相同,但其装饰和绘画风格已明显不同。
本品体量硕大,在同期青花瓷炉中堪称巨制。如此体量亦符合其供奉临清州辖观音阁内的地位。另外,作为有明确纪年、供养人及供养地点的崇祯青花作品,不仅对崇祯瓷器断代有着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对研究晚明民间宗教信仰着重要的意义,其收藏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来源:值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