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运河起宏图立百年钞关阅尽富庶甲齐郡极目舍利宝塔护佑众生千帆竞渡济沧海

清会通聚雄才登独占鳌头纵览繁华压两京昂首五样奇松傲娇天际万里风发耀神州

(楹联作者为在京临清老乡高海洑)

运河九曲贯齐东,古县千年气象雄。
钞关遗韵藏青史,宝塔凌霄接紫穹。
鳌头矶峙中流险,梵宇清真古意浓。
斗拱飞檐融汉韵,碑铭阿拉伯文工。
五样松枝虬龙舞,九层高阁斗牛通。
龙山叠翠卧青龙,凤岭钟英驻乾隆。

大宁寺里钟声远,宛水园前月色溶。
曲径回廊藏画境,飞桥流水映雕栊。

更有将军昭日月,忠魂化作满江红。
尽忠报国丰碑在,古渡新晖映碧空。

学界泰斗季羡林生前曾担任临清清渊诗社名誉社长,多次为诗刊题词、写序,称临清为“齐鲁文化古都”,赞扬诗社 “创诗社,建碑林,为我们临清增添了光辉”。他还为临清舍利宝塔的修复奔走,并在参观时感叹其“巍峨入太虚” 的壮美。季老在散文《五样松抒情》中赞美临清陈坟村的五样松“一树生五叶” 之奇,称其 “我见到的那些名松,哪一棵也比不上它”。

运河之畔,千年古城临清,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上。这里既有 “富庶甲齐郡” 的繁华过往,更有 “苏风京韵看宛园” 的诗意今朝,让我们沿着运河的脉络,探寻这座城市的古今风华。

一、运河遗韵,古韵悠扬

运河钞关,作为古代八大钞关仅存的活化石,见证了明清两代漕运鼎盛的辉煌。青石板上的车辙印,仿佛仍回响着当年商船云集、税吏忙碌的声音。如今,这里将以“中国税务博物馆与运河文化陈列馆“为载体,将那段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让后人得以触摸运河经济的脉搏。

舍利宝塔巍然矗立卫运河畔,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依然雄姿英发。塔身斗拱飞檐,层层叠叠,檐下 “阿弥陀佛” 砖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登上塔顶,极目远眺,运河如带蜿蜒北去,让人不禁吟诵起 “孤塔临河岸,峥嵘插碧天” 的千古名句。每当暮色四合,塔铃随风轻响,”塔岸闻钟” 的意境便在悠悠余韵中弥漫开来。

鳌头矶恰似一只昂首的巨鳌,镇守着运河的咽喉要道。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曾在此留下 “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 的诗篇,生动描绘了当年漕运千帆竞发的盛景。如今,矶上观音阁、吕祖堂等古建筑环合,黑伯龙、李苦禅等名家的题匾为其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站在 “独占” 门洞前,仿佛能看见昔日文人墨客在此凭栏赋诗、指点江山的身影。

二、人文荟萃,风情万种

清真寺的飞檐斗拱间,流淌着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智慧。正门牌楼 “诚意正心” 的匾额,与后殿阿拉伯文字的藻井相得益彰,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殿内明代壁画历经沧桑依然色彩斑斓,羊毛闷灰抹墙的独特工艺,让这些画作在岁月中历久弥新。古柏森森的庭院里,缕缕檀香与朗朗经声交织,诉说着民族团结的佳话。

大宁寺的晨钟暮鼓,曾伴随运河的涛声回荡千年。现存的大雄宝殿虽历经重修,仍保留着明代建筑的雄浑气势。殿内 “环四周为市廛,金银钱布,贝玉珠玑堆积如山” 的碑刻,印证了当年临清 “繁华压两京” 的盛景。朱彝尊、谢榛等文人的诗篇,更为这座古刹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禅意。

五样松以其 “叶分五态” 的奇绝,成为临清人心中的祥瑞象征。这株明永乐年间的古柏,虽历经两次自燃,依然虬枝苍劲,冠盖如云。春日里,松针新绿与周围的麦田、村落相映成趣,”东郊孤松” 的美誉名不虚传。

三、园林雅趣,诗意栖居

宛园与东宛园,将江南园林的灵秀与北方园林的大气完美融合。宛园的 “漕运盛埠图” 砖雕影壁,重现了临清作为运河枢纽的繁华往昔;东宛园的 “三街十二巷”,则以明清市井文化为背景,打造出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漫步园内,假山流水、曲径通幽,让人恍若置身于《金瓶梅》的故事之中。夜晚的东宛园,灯火璀璨,水幕光影交织,演绎着运河畔的千年传奇。

三、园林雅趣,诗意栖居

宛园与东宛园,将江南园林的灵秀与北方园林的大气完美融合。宛园的 “漕运盛埠图” 砖雕影壁,重现了临清作为运河枢纽的繁华往昔;东宛园的 “三街十二巷”,则以明清市井文化为背景,打造出沉浸式的文旅体验。漫步园内,假山流水、曲径通幽,让人恍若置身于《金瓶梅》的故事之中。夜晚的东宛园,灯火璀璨,水幕光影交织,演绎着运河畔的千年传奇。

凤凰岭因乾隆皇帝的驻足而声名远播,”凤岭钟英” 的美誉流传至今。岭上碑林林立,乾隆御碑、张自忠将军故里碑等百余通石碑,诉说着临清的历史沧桑。漫步其间,”绕堤尽是苍烟护,幽事曲榭碧水环” 的意境扑面而来,让人沉醉于这山水人文的交融之美。

四、家国情怀,精神永恒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的青瓦白墙间,沉淀着临清人的家国情怀。馆内 “尽忠报国” 的匾额,与张自忠将军血洒疆场的英勇事迹相互辉映。朱德、董必武等名人的题词碑刻,更将这位抗日名将的精神升华成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里,历史的厚重感与爱国主义的热血激情交织,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受震撼。

星分齐鲁,地接燕赵;清渊故郡,会通新府。九派潜蛟伏于幽壑,一脉通漕贯以长虹。金堤束浪,挽千帆而吞云梦;闸口分涛,通六省以济帝京。漕舟衔尾蔽日,商贾摩肩遏云。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酒旗蔽空,灯火彻霄。诚谓”富庶甲乎齐郡,繁华压于两京”。

若夫文脉绵延,弦歌不辍。鳌矶凝秀,书院传经纶之声;舍利浮光,宝塔聚奎璧之气。谢榛振藻于诗坛,汪灏挥毫于御苑。至若季公羡林,负笈西域十载,博通六艺;传薪燕园半世,誉满五洲。梵语吐纳恒河月,吐火罗文释古卷。文光射斗,岂独雕龙之技?德润杏坛,实有化雨之功。

至若武德昭彰,气贯长虹。张公自忠,铁血淬于临沂,肝胆照于襄河。临沂城头横槊,南瓜店前喋血。裹创犹呼杀贼,饮刃尚指寇仇。英风凛凛,壮节巍巍。武穆精魂重铸,文山正气再临。至今漳河呜咽,犹传将军令;卫水苍茫,长啸大风歌。

若乃贡砖传奇,窑烟百里。澄泥取卫河之精,烈火淬鲁陶之魄。击之若磬,扣之如金。永乐肇造紫禁,临清砖列彤庭;嘉靖重修明堂,会通窑贡赤堇。六百载烽烟过眼,九千宫阙尚存。狮猫异禀,双瞳剪水。雪毯琼英之质,金银异色之奇。捕鼠不矜其功,守书自得雍容。谢家咏絮,曾伴砚侧;李宓清谈,常偎袖中。

嗟乎!运河汤汤,淘尽千古风流;名城巍巍,永续盛世华章。昔时漕运咽喉,今朝复兴要津。卫水钟灵,代出人杰;鳌矶毓秀,再谱新篇。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