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食性”,有人就非常形象的形容一个城市的“食性”,就像一锅美味的大杂烩,掺杂着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民风习俗、生活态度、社会变迁等诸多调味料。运河名城临清就是一座好吃又好吃的城市,在临清古往今来的食性中,一种面食在临清历史的坊间、街巷、胡同中着实火了几百年,在临清民间称其为“卫面”、“捞面”、“凉面”、“热挑”;在回民中称其为“喜面”;在天下奇书《金瓶梅中》被称其为“温面”,它就是蹿红在大江南北、运河两岸,现如今发展定名的“临清什香面”。

“临清什香面”源于民间,根在临清。在运河名城临清无论士农工商,还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老临清人,达小就喜好这口儿。所以家家户户在作”什香面”上各家都有各家的口味,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儿。所以临清味觉系统里的这一碗面,既有临清味道中所特有的精致与讲究,又把日常生活中的地气接得实实在在。这碗面早已融入到了运河名城的坊间、胡同、街头巷尾,成为虽耀眼却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说起临清制作的“什香面”,那可叫风味独特、美不胜收,一碗之中红、白、黄、绿、紫五色交织;鲜、咸、香、辣、酸五味交融;色、香、味、形、器完美统一;这碗面,纯用手工擀制(也可机器轧制)、筋道爽口;菜码时鲜、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肉蛋菜配比合理、低盐、低油、营养均衡、饭菜合一;真可谓在一碗之中尝遍百味,在全国独树一帜,而自成一桌口味复合独到的“饭菜席”。
明清时期,临清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发达,经济社会繁荣昌盛达500余年,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运河水陆大码头、千古奇书《金瓶梅》的故事背景地,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享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临清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遗存,饮食文化则是临清运河文化遗存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临清大大小小饭店里的老板、服务员,平时最爱讲的就是十香面与《金瓶梅》和乾隆皇帝的故事,《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九十六回中所提到的“温面”和“四样小菜儿”,说的就是“临清什香面”。他(她)们还要绘声绘色给你讲,有一次乾隆帝下江南,途径临清,游历龙山、凤凰岭后,偶感风寒,不思饮食,地方随侍官员灵机一动,命厨师用本地手工擀制的面条配以济美酱园酱菜中的红红的咸萝卜丁,绿绿的黄瓜丝、绛紫色的酱瓜丁、香味扑鼻芝麻酱、鲜辣冲鼻子的白蒜泥、洁白如玉的面条、咸香扑鼻的十几种炒时令鲜菜菜码,以及肉卤、素卤进献,一时间五色蔬菜满桌,鲜、咸、香、辣、酸五味扑鼻、夺人眼光,乾隆帝见状甚悦,于是食欲大增,大快朵颐,遂赐名“什香面”相传至今。
他们还回多次讲到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真实故事,说原中国粮食部一位老领导,特爱吃这一口儿,每次来山东必到临清来大快朵颐,开心的品赏“什香面”。还会津津有味的说,当年张高丽在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时,同副省长韩寓群一同来临清视察工作,有幸品尝到了什香面。有感这种面食精细极致,营养可口。当他再到别的县市视察工作时,讲到干工作要细致、讲究,不要将就时就以小吃什香面为例子,讲到这个小吃如何制作的精细讲究、达到了极致,但突然忘记了是哪个地方的小吃了,是韩寓群副省长及时提醒才想起了是临清,每次讲到这里,他们总是会发自内心的感慨,“你看咱这临清美食小吃的魅力有多大呀!”

用山东省金牌厨师、临清市首席技师、“临清什香面”非遗传承人、秦丰庆秦大厨的话说,在临清各大饭店制作一桌“什香面”所用功夫决不亚于一桌上等的酒席。秦大厨侃侃而谈,他高度概括了“临清什香面”的特点:两低,低油、低盐;两多,菜码种类多,时鲜蔬菜多;一合理,荤素搭配合理;一复合,多种口味复合。对于面条的制作,他便根据自己多年做厨师的经验概括为“一选、二加、三擀、四煮、五过水”。面条要分为普通面和手擀面两种:普通面是机械轧制的面条,手擀面系纯手工制作的面条。一选就是手擀面要选用本地优质小麦,用老石磨磨出来的不加任何添加剂的面粉为原料,这样口感会更佳,营养更丰富。二加就是在用温水和面的时候要加入鸡蛋清等其它调料。三擀就是在案板上用擀杖一遍遍的擀制,这样擀出来的面条会更筋道,更爽口。四煮就是在煮面条的时候,水和面量的比例要适当一般是1:5,待锅中水沸腾后再放入面条,以免黏粘迅速用筷子将面条划散开,水沸腾后,反复三、四次用凉水将热滚打消后,再将面条出锅。煮面既不能煮过头,太烂,又不能欠火,要煮得适中,俗话说得好:1、滚,外熟内白,是硬面;2、滚,内熟八分,是健面;3、滚,面全熟;4、滚,成软面。五过水就是将煮好的面条要立即捞入盛有凉开水的器皿中浸一浸,去其黏性,使其滑爽、根根利亮。为了方便“糖尿病”患者的食用,临清开园山庄还创新增添了“荞麦面条”、“绿豆面条”和“山药面条”进一步扩展丰富了什香面条的种类。
说起什香面菜码的制作。什香面非遗传承人秦大厨的谈兴更浓,他说菜码是“临清什香面”的点睛之笔、精粹之处、也可以说是灵魂。菜码可分为蔬菜、酱菜、调味料和卤四大类。什香面菜码制作的刀工之精细是出人意料的,一桌菜码之中有均匀地条、细细的丝、不大不小的丁、碎碎的末、精研的泥。蔬菜类具体说来就有8样:黄瓜丝,炒茄丝、炒西葫丝、炒绿豆芽、炒蒜薹末、炒豆角末、炒鸡蛋花、炒韭菜末(菜码可随时令更换、增减)。酱菜类就有5样:江北四大酱园之一临清“济美酱园”生产的咸酱瓜末、咸红萝卜丁、咸韭菜花末、咸疙瘩丁、酸豆角末。调味料类也有5种:冲鼻子香的蒜泥、香味扑鼻的芝麻酱、咸香可口的芝麻盐、酥香宜人的辣椒碎、上好的济美香醋。卤类有:西红柿鸡蛋素卤和肉卤,肉卤分为羊肉卤、牛肉卤和猪肉卤(取一种)。为进一步丰富“临清什香面”卤类口味,秦大厨又创新开发出了“海参卤”和“鲍鱼卤”进一步提高了“临清什香面”卤类口味的档次、营养水平和“临清什香面”所特有的那种文化神韵。

说到“临清什香面”的食用讲究,各个饭店的服务员都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你,什香面的上桌次序和食用方法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将小碗调味料按距离摆放在转盘边沿,便于客人取用。尔后,将酱菜送上后,再依次送上肉卤、素卤、各种炒制的时令蔬菜。最后,将洁白如玉面条奉于桌面中间的位置。宾客们这时就会感觉到眼前一亮,饭桌上佳肴色彩十分丰富、鲜香之味扑鼻、各位宾客的食欲早已顿开,忙不迭的就要拿碗动筷开吃了。但这时不要着忙,您要想吃出美味、吃出香味、吃出好营养,一定要耐心听听服务人员的介绍:先将占饭碗三分之一面条挑入碗中,然后按照个人的口味,再依次分别加入调味料、酱菜、肉、素卤和各种蔬菜、最后再将面条与菜码调拌均匀后,即可享用这天下美食了。每次服务员都会再三强调,肠胃不好的人或老年人,煮好的面条不用过水,可直接盛入碗中,这叫“热挑”或“热温儿”。夏季也可以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拔凉水”捞一下这叫“凉面条”或“冷面”,吃起来会更加凉爽可口。临清什香面,面条劲道、菜码齐全、荤素搭配合理,口味确时有独到之处,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临清什香面”于2016年3月2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先后被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烹饪协会、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分别授予“到山东不可不吃的百种美食”、“山东名小吃”、“山东金牌旅游小吃”等荣誉称号。临清什香面还走上了央视的《行走的餐桌》、《味道》、山东电视台《逍遥游》、《乡村季风》、等国家、省市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以及新华网、中新网、大众网、齐鲁网、好客山东网、等几十家国家和省市网站、公众号、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余万人次的“粉丝”。
俗话说得好懂美食的城市更懂生活,临清的确就是一座好吃又好吃的城市。来这里绝对可以让你吃得可口、玩儿得痛快,好戏运味临清来,临清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