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邱家果子
故事要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说起,明神宗向全国各地派出大批矿监税使,监督财税征收。矿监税使到地方后以贡献皇帝为名,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贪赃妄为,鱼肉百姓。当时山东运河沿岸,以临清最为繁华,明政府委派天津税使马堂兼任临清税使。马堂到任后,雇佣了一批打手勒索临清市民、商户,抽税罚款,贪污中饱。据记载,山东每年抽税不下十五万两白银,而上交税额不过七万余两,其余全部塞进了税使们的腰包。马堂在山东七年,就隐匿税银一百三十万两。为逼人纳税,马堂及其爪牙们私设公堂,不惜凌辱商人和手工业者,甚至杀人斩首,草菅人命。原来临清地区规定:杂粮十石以下,以及小本生意一律不收税。但马堂却一反常例,凡肩挑背负,贩卖米、豆等小本生意的尽兴收税;甚至连农夫村妇,以斗粟尺布相交易,也被抢夺。马堂还网罗了数百名地痞无赖,横行临清,搞得肩挑贩卖的,不敢进城,远近罢市。
马堂穷凶极恶的欺压和榨取,引起了临清人民的强烈不满。临清市民忍无可忍,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四月爆发了由商人、作坊主、工匠、徒工参加的反税监马堂的斗争,一万多名市民到税署衙门,要求马堂免去重税,马堂见势恐惧,不敢出面,命兵丁向外射乱箭,当场射死两人,击伤数人,这更激起群众的愤怒。民众纵火焚烧了马堂的衙署,当场杀死马堂的爪牙多人。马堂在守备王炀的护卫下,仓皇逃走。
在利马窦所著《中国札记》中有对此次事件的有关记载。他在书中写道:“皇帝派太监们出去收税,其中一个名叫马堂,住在著名的临清港。当地的居民和驻军奋起反对他,烧毁了他的家,杀死他所有的家奴。他若不是化装逃跑,避开了愤怒的人群,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但是恐惧并没有结束他的贪婪,人们说他自从遭了那场灾难后,变得比以前更坏了。”
经过此次事件后,临清市民由于痛恨马堂,就捏面人,把它叫作“马堂”,在油锅里炸熟吃掉,久之人们就把油条称为“麻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