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fu),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然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现江苏镇江)。其曾历官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尤精擅篆、隶、楷、行各书体,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传世书帖、碑帖、书卷散见中外博物馆,名重四海。
米芾榜书“宝藏”碑,历史记载书写过两次。一次是在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芾任安徽无为县军使知州时为千佛禅寺所书。再一次是在熙宁年间(1608–1077)任广东英德县、浛洸县县尉时为浛洸司所书。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两通碑刻均遭毁坏,仅有无为县千佛禅寺复刻“宝藏”木匾一纸拓片传世,作为米芾“宝藏”碑刻,唯有临清独存,为世人所重。
安徽无为县千佛禅寺“宝藏”木匾拓片
临清“宝藏”碑,碑阴刊刻着临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冯鋐一篇跋文,记述着“宝藏”碑的来龙去脉:“宝藏”碑,刊刻于明代嘉靖卅二年(1553),距今已467年,原矗立于大宁寺东院输子祠廊庑下。清乾隆卅九年(1774),王伦起义军占居大宁寺,碑刻毁于兵火。乾隆五十八年(1793),内阁学士翁方纲以山东学政督察临清试院院试时,将自己收藏多年的米芾“宝藏”碑刻拓片赠于临清,重摹上石,刊刻成碑,树立在临清试院。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直隶大兴县(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历官编修、《四库全书》纂修官、内阁学士、荣恩宴加二品衔。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府乡试,督理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临清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崇文尚礼,推崇教育,丕振学风,人才蔚起,辈出才俊。据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喻内档所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月初六日,乾隆皇帝弘历在清军平定了王伦起义军后,再一次巡幸临清,“跸路径行,亲临周阅,见商民庐舍修葺者已十之八九,闾阎环聚,货肆列陈,风气渐可复旧,甚为慰怀。”并深感“临清当水陆要冲,向来商贾骈集,廛市殷阗,民居亦极稠密。”遂下旨两道,一是升临清州为直隶州,辖领夏津、武城、邱县三县;二者辟原工部分司为科考试院。从此,一州三县学子每年汇聚于试院,经岁试、科试选拔生员(秀才),“免其丁粮,厚以廪膳”以备参加三年一次省城考取举人的秋闱(乡试)。中举后的次年再进京参加春闱(会试和殿试),金榜题名,步入仕途。之后,临清试院中刊刻矗立起“宝藏”碑,标示着这是人才培育之地,才俊擢拔之地,理想放飞之地。从此工部分司改置试院,工部街改称考棚街。

作者 临, 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